旦增曲扎 尼木藏香制作人

2024-09-01 香品系列

产品介绍

  尼木,藏语意为“麦穗”,是藏文字和藏香文化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被称为“藏文鼻祖之乡、藏香文化之源”。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市,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位于自治区中南部,距市147公里,系西藏前、后藏的结合部。西部与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相邻,东部与曲水县相接,南部与日喀则市仁布县、山南市浪卡子县相连,北与当雄县接壤。总面积3275.8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6个乡。

  近年来,近年来,尼木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壮大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与产业实际,科学谋划了“现代尼木三步走”总体布局和“四产业三园区”发展布局,抢抓县域乡村发展机遇,一个品种打造一张名片,大力推进“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将藏香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四产业三园区”发展布局的重要环节,作为兴县富民的优势品牌来抓,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尼木县藏香文化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县共有藏香手工制作户281户,藏香制作专业合作社4家,民营藏香企业2家,藏香产业园1家。五年来,实现藏香产值1.86亿元,带动743户群众增收1400万元以上。

  旦增曲扎,男,1979年出生,初中文化,1995年参加工作,现任西藏尼木古宝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市委员会委员、2012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市委员会委员、2012年政协尼木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12年尼木县第一届工商业联合会常委副主席、2012年至今尼木县藏香协会副会长、2013年被评为尼木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4年市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2014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型传承人、2015年被评首届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6年西藏自治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7年市脱贫攻坚贡献者、2017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市委员会委员、2017年政协尼木县第二届常委委员、2017年度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中当选为市联合会执行委员、2017年当选为尼木县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201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传藏香制作技艺代表型传承人。

  创业有成不忘根,致富心系家乡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旦增曲扎恪守“带头创业致富、服务建设家乡”的信念,以西藏尼木古宝商贸有限公司为平台,先后帮助本县102户、634名贫困农牧民解决了业,2019年本公司就业了15名、其中高校毕业生4名、建档立卡户8名、其他3名。先后培养藏香制作技艺学徒25人。旦增曲扎还热身公益事业, 逢年过节都会看望老弱病残、贫困老党员及空巢老人,并送去慰问金及生活用品; 通过种种方式解决县里的实际困难,2010年至今,先后自掏腰包123万元为帮助本县贫困学生、三大节日期间看望敬老院老人及老党员、解决特困病人医疗费用、专门培养孤儿等。

  由来:“雪域第一圣香”历史悠远长久、闻名遐迩。尼木藏香制作历史悠远长久,已有1300多年历史。7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藏王松赞干布曾派出16名青年才俊到印度学习佛法。然而,15人客死他乡,只有吞弥·桑布扎学成归来。吞弥·桑布扎创制了藏文后,又根据西藏的地域特点,把在印度所学的熏香技术进行改进,发明了西藏第一圣香——尼木藏香。据藏传佛教有关典籍记载,藏香制作的过程是依据诸佛菩萨密续经典记载,对人的身体、气脉及心神有所裨益。在汉藏长期交往的过程中,藏香通过种种渠道传入内地。宋代就是一个爱藏香的朝代,举国上下,人们从饮食起居到医药养生、宗教祭祀,不能离开藏香。清代,西藏与内地往来频繁,藏香曾是重要的朝贡物品。以前,藏香主要用作佛前供奉,后来一直在改进配方,加入藏药和香料,这样制作出来的藏香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污浊之气,宁心安神、有助睡眠等独特的医疗功效。尼木藏香被誉为“雪域第一圣香”,其配方秘而不宣,由几种至几十种藏中药材配制而成,其味淡雅而持久,具有清洁空气、杀菌消毒、驱邪避秽之功效。藏香制作的步骤漫长且严谨,制作技艺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尼木藏香生产技艺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尼木藏香被批准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文化+乡村旅游:传统工艺“点起”小康家庭新希望。吞达村位于尼木县吞巴镇,距市以西120公里,目前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至今仍完整的保存了吞弥·桑布扎故居、经堂、吞巴庄园等古建筑,拥有全国首座藏文字博物馆,分布有水磨长廊、格桑花海、卓玛神泉、细叶红柳林、柏泥香塔、卡热神山等20多个景点,集中展示了尼木县10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环线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吞达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藏香,房屋零散地洒落在山谷中,远处雪山融化的雪水形成一条条小溪,日夜不停地滋养着这里,300多座水磨沿吞曲河自然曲线分布,以水为天然动力磨制藏香原材料,构成一道亮丽景观,同时也是从古至今为民服务的“活文物”。在过去的几年里,吞达村以其厚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秀丽的景色,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提名奖、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特色小城镇等奖项,被列入全国古村落保护发展名录。

  今年53岁的加措是吞达村村民,从事手工藏香制作已经有30多年了。1995年,加措成立了自己的藏香制作手工作坊,2008年成立现在的罗布仁青纯手工藏香公司,并注册商标,年收入达60多万元,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尼木县,像加措一样通过藏香发家致富,并且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人,还有很多。

  变迁:弘扬民族工艺打造现代化产业之路。传统藏香制作流程与工艺精湛,但生产模式却大都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存在小、散、乱等弊端,难成规模;同时缺乏正规化自主品牌商标、销售分散化及产品的质量不一等问题,加剧了尼木藏香销路市场的局限。面对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挑战,传统藏香产业遭遇“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发展瓶颈,为扩大市场、做大做强藏香产业,弘扬传承千年工艺,更好地服务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尼木县委、县政府提出“123”的藏香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四位一体”的藏香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四体一位”的扶贫带动机制,在北京援助下修建了尼木县藏香产业园精准扶贫示范基地。

  投资4000万元,占地83亩的现代尼木县藏香产业园精准扶贫示范基地项目主要有现代机械化生产藏香、文化旅游体验观光两大功能,该项目已于2019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产品上,初期有康养、提神、调理等3大类18种产品,主导品牌为中高端养生用香,还可为特定用户生产定制产品。运营上,项目采取“党组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尼木县恩泽居委会易地搬迁农牧民合作社为项目经营主体并组织生产,尼木县藏之梦文化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尼木和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公司负责宣传和营销。销售上,以“四块标识”(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商标;尼木藏香商标)加快市场开拓,实现产品“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包装”。藏香产业园自2019年8月投产以来,带动县城100户易地搬迁户户均实现劳务分红5000元以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园区的形成更加扩大了尼木藏香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让群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发展:党建引领打破产业桎梏。尼木县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注重突出党建引领,明确党建“两保四促一持续”工作目标,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采取“党组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形式,将党建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层次地融合。同时,在合作社发展壮大中实施“党建引领、技术带动、能人经营、贫困户为主”的四个机制,其中“党建引领”是指合作社的社长均由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担任,保证合作社的正确发展趋势。比如,吞巴镇吞达村吞巴藏香净土产业有限公司以“党支部十企业+合作社十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参与到藏香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来,目前吞达村3家藏香合作社共计带动本村73名农牧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14人,2020年兑现劳务分红和工资68.08万元。

小九nba直播,专营 盆景苗木系列 工艺品系列 香品系列 富硒茶系列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400-0140-668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小九nba-直播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陕ICP备17014706号-1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