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保护传统工艺并不代表“复古”,也不意味着逆工业化,这本就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另外,相对于一般工业品,手工艺品是介于实用产品和艺术品之间的东西,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它兼具量产和艺术双重特性,绝不能仅以工业标准衡量,如果凡事都工业化的话,那艺术品、文学作品也流水线生产好了。
其次,在偏向于人文领域的产业,我们最应该发掘的是“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是兼具感性和理性,不能说没有科学精神存在,至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科学失位的情况,这里还要再强调:保护传统工艺不等同于复古。实际上,参考我国这么多年瓷器工艺的进步,技术革新不可谓不多,但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从来不是技术,是审美。
另外,社会越繁荣,相应的艺术发展就应当更绚丽多彩。我总觉得,目前工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离谱,是为了工业本身为发展,而非更好地为了完善人类社会而发展,这种环境下,艺术的使命就是唤醒人性,提醒人们,人不是工业社会的螺丝钉,而是独立的人。我还是想说一下:我不反对工业化,我也不是复古主义,我根本上反对的是全产业单一性,全人格单一性,这就好比让工程师搞诗歌,艺术家造火箭。如何让各产业的从业者保持创造力,这才是我们后面几十年要关注的重点。
而且往远了说,流水线生产虽好,却不是万能的。个性化的人类个体才可能会产生新思想和灵感,推动科学理论发展,回过头来逐步提升工业生产技术。让社会保留多样性和艺术性,对激发人类创意应该是必要的。所以,很多事情也要看国情,一方面我们已基本实现温饱,在没温饱的时代人们的人格往往趋同,但温饱以后人们的精神需求、个性需求会慢慢突显,咱们不可以再把审美和人文放在那么低的层面考量了。
总之,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原住民文化,一面是文化的多样性,一面是我们太注重自己的历史了。但在世俗社会如何传递我们的历史,靠四书五经么?很难,古代读四书五经的人也很少啊,其实更多是要靠泛艺术产品、泛文化产品,没多少人能充分体察中国文化的内核的,但起码当我们面对传统文学、艺术、工艺时,能保有审美上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