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市场对树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需求主体包括国土绿化、生态修复、花海旅游、美丽乡村、家庭园艺以及“双碳”战略等。
今后我国国土绿化的主战场是西部和北部地区,对乡土树种和耐瘠薄、耐盐碱、抗寒、抗旱、抗风等逆性强的树种苗木需求较大。南部、东部、中部地区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基础上,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对珍贵树种和特色经济林树种苗木有一定需求。
2020年6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全国重要ECO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设计(2021—2035年)》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大工程建设的近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到2025年:“天空地”一体化自然生态监测监管网络基本建立,自然ECO保护和重大工程建设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森林、草原、河湖、湿地、海洋、水资源、水土保持、荒漠化、石漠化、外来物种入侵等相关领域调查监测体系更完善;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能力稳步提高,基层生态管护站点更优化……重点支持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100项,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控制在0.9‰、2‰以内等。
远期目标到2035年: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200—300项,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控制在0.8‰、2‰以内;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适用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全国综合性生态监测监管和评价体系较为完备,生态保护管理设施装备水平和综合能力基本满足现代化需求,工程建设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和保障服务体系高效有力,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用于生态修复和建设的树种越来越受重视,生态苗木的需求量也是慢慢的升高。这些苗木耐寒、耐贫瘠,对土质的改变有很大的好处,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恶劣生态因子,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适合栽植生态苗木的地区有滨海、盐碱地、湿地、河流湖泊滩地、内陆盐碱地、丘陵荒山地、干旱瘠薄地等,在这一些地方植树要保证成活率和森林的寿命,一定要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即适应能力强,抗病性强,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
近些年,楼市遇冷,城市增量放缓,工程类花木陷入低谷,花海旅游、特色小镇等项目正在发展壮大,当下在政府休闲农业指引下,各地各种各样的花海休闲农业如日中天,各种各样的休闲观光农业、城市专类园也热火朝天地建设中,伴随人们消费需求升级,审美意识提升,花海经济呈现出初级观光模式向复合型休闲旅游转变趋势,不仅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带动观赏花木的需求也慢慢变得大。
十四五规划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自然离不开生态保护和绿化事业,有人预测,未来两年,乡村振兴中对生态景观的投入将超过千亿,让乡村回归绿色,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加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的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支持条件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园林设计、景观建设、花卉苗木企业有巨大发展机会,新优乡土树种、彩叶树种苗木及花灌木有大量需求。
在发达国家,家庭园艺已发展得很好,而在我国家庭园艺市场也在慢慢发展。家庭园艺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家庭园艺不仅适用于家庭,在办公场所、服务性场所、公共区域、旅游景区等能应用,有人预估,这将是个价值千亿的市场,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不可限量。
家庭园艺的细致程度要比一般的园林绿化方面的苗木配置高得多,从产品的特点来看,一般是小型化、精品化、造型别致、颜值高的盆栽品种更受欢迎。比如专业生产大小适合、单棵观赏价值高的小乔木,专业生产超高的性价比的盆景,专业生产小而美适合家庭用的海棠花瓶等。还可考虑通过乔木矮化、灌木乔化、乔灌丛生化、自然状态的苗木能否造型化等方式来进行品类差异化生产,从生产端创造需求市场。适合种植在阳台和庭院的藤蔓植物和观花乔灌木也是家庭园艺市场中炙手可热的产品。温室小盆栽、小包装花卉种子以及球根、宿根、小盆景也有很高的需求。家庭园艺除了讲究美观外,还有潜在的、软性的消费心理需求,比如吉祥树种、避邪树种、风水树种等。
碳达峰是指到了某一个时间节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且逐步回落。
碳中和也称碳补偿,是指通过计算某活动、工业生产或其他相关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然后通过造林、森林经营等碳汇项目产生的碳汇量(减排量)抵消了相应的排放量,以实现碳排放与碳清除相互抵消,达到中和的目的。
碳达峰的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与实现,将全方面提升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加快实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工程。从而,为将林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总目标提供了新的通道和路径。有利于加强完善中央财政造林、森林抚育、森林保护的林业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为积极推动建立地方财政森林经营补贴制度提供相关依据。